□本報見習記者劉志月本報通訊員楊槐柳
她與大學生們非親非故,但一遇到難題和困惑,大學生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她,學生們都叫她“丹姐”。
“我是這裡的片警,更是他們的朋友。”“丹姐”心裡也時刻裝著這些學生。
“丹姐”,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分局紙坊街派出所青龍山社區民警李丹。
2012年初,武漢市公安局推進警務機制改革,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警務運行機制,把有限警力最大限度沉入社區、推向街面,強化社會面控制,增強群眾安全感。
警務機制改革後,李丹從一名戶籍警察變身為專職社區民警,為轄區兩所高校兩萬餘名學生服務。
5月10日,母親節。
江夏區紙坊街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西門前的一條路上,李丹抓捕一名竊賊時遭反抗。
“這不是‘丹姐’麽!”正好路過現場,江城學院大三男生吳某與另一名同學上前,協助李丹抓獲犯罪嫌疑人王某。
今年3月以來,李丹轄區屢發手機扒竊案。李丹多方調查鎖定犯罪嫌疑人王某。
李丹一直留意尋找王某蹤跡。5月10日上午,李丹利用周末巡查到江城學院西門前一家服裝店,發現了正伺機盜竊一名學生手機的王某。
李丹帶著兩名協警上前準備抓捕王某,遭反抗。李丹衝上前將逃跑中的王某撲倒在地,但身材高大的王某仍不肯就範。
就在李丹與王某搏鬥時,吳某和同學恰好路過,並認出了李丹。
“我立即上前幫‘丹姐’。”吳某說。在協助抓捕中,吳某的眼鏡在搏鬥中被打掉,他用嘴叼著眼鏡繼續協助抓捕。
有吳某等協助,李丹終於得空掏出手銬,將王某制伏。
這一天,李丹剛因保護高校學子成績突出被評為“武漢最美母親”。
李丹轄區有兩所大學,在校2.4萬大學生九成有“丹姐”的手機號碼。
甘俊輝是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的保衛幹部。他說,學校有1.6萬學生,4650個學生宿舍都有李丹的照片和聯繫方式,“丹姐”也常在學校巡查,與學生關係好,“在學校認識‘丹姐’的學生比認識我這個保衛幹部的還多,有事找‘丹姐’準保管用”。
湖北生態職業技術學院保衛幹部瞿宏紅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有李丹常駐轄區,學校安全環境好了很多。
“原來學校經常發生手機、電腦被偷事件,李丹將每個學生的手機和電腦串號一一登記,還組織學生不定時、不定點盤查。現在,學校發案率整體降低不少。”瞿宏紅說。
李丹告訴記者,她之所以能做成這麼多事,與2012年武漢開始推行的警務機制改革密不可分,信息化、專職化讓她有更多精力深入學校、走近學生、掌握情況。
武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趙飛介紹說,該市警務改革推行“大部制”,市局機關5000餘名民警“沉”到一線,500多名特警下派到中心城區,社區民警警力確保達到派出所警力的40%以上;市公安局還制定了《社區警務室建設標準》《社區民警工作標準》等規範性文件,把警務室建成社區民警的“根據地”。
按照規定,社區民警每周一至周五在社區工作,警務室每周一至周六開門接待群眾;社區民警實行“全日制”在社區工作,推行駐區工作制、彈性工作制、警務聯勤制,確保民警所有工作在社區開展。
目前,武漢市已有1239個新的統一的社區警務室。
(原標題:社區民警李丹的“護學心經”)
- Jul 01 Tue 2014 22:04
社區民警李丹的“護學心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