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1月23日訊 據中評網報道,由香港文彙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和京維集團共同主辦的“釣魚島和歷史問題與2014年中日關係發展系統家具前景”學術研討會昨日在香港召開,十多位來自兩岸三地的學者與社團領袖匯聚一堂,共同討論當前陷入僵局的中日關係。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婚禮顧問課程教授梁雲翔發表了題為《中日關係的僵局與出路》的主旨演講,指出目前中日之間一系列的歷史與領土問題摩擦可謂由來已久,之所以這些問題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顯得格外突出,究其根本,還在於四大結構性原因:一,冷戰後,中日兩國共同安全利益下降,出現了“安全困境”,彼此之間缺乏互信;二,國家發展戰略存在衝突,雙方都不希望看到彼此的強盛;三,國家實力對比相對平衡。中國的GDP在2010年首次超越日本,躍居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日兩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兩強併列”的情況,但中日兩國對此都沒有做好準備;四,歷史和現實問題引起的兩國國民情感惡化。
  梁雲翔亦就改善中日關係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中日雙方要確立“決不再戰”的決心,並要以此教育國民;第二,在“決不再戰”的前提下,建立必要的管控機制,抑制危機,維持現狀,避免衝突;第三,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尋找解決方式,如果無法找到,可以通過國際司法來解決;第四,擴大現有的共同利益,尋找新的共同利益,第五,增強共同責任意識,為地區的共同利益盡大國責任;第六,促進東亞地區多邊合作,將中日關係納商務中心入其中,在多邊合作的框架內逐漸增加更多的現實利益和現實責任,從根本上永久地改善中日關係。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也以結構性原因來剖析中日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他提出了“中日國力逆轉癥候群”這一概念,指出面對中日兩國的“國力逆轉”,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中國方面,中國以“崛起之姿”欲問鼎“亞洲一哥”,然而,中國的政府與人民都存在著在國力逆轉後的調試問題,高速發展的國力使得中國社會與人民來不及做好準備,國家還在摸索如何成為受世界尊重的負責任的大國,而大國國民風範也一時未能在中國社會建立起來。而在日本方面,二戰後穩居“亞洲第一”房屋貸款的日本,其地位遭到了中國的挑戰甚至是反超,坐慣了“一哥”的日本也完全沒有做好淪為亞洲“老二”的心理準備。正因為中日雙方對彼此國力逆轉的不適應,使得民族情緒在不安的過渡期中容易被潛在經年的一些問題所激發,以致發展至高危的衝突,甚至陷入難以收拾的境地。
  林泉忠指出,目前中國亟需在東亞地區乃至國際社會構築起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中國人民如何樹立起讓世人肅然起敬的大國國民風範也是當下重要的課題。古人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所謂“海納百川,有容那大”——這些都是現在中國應該用心重溫的。而對日本而言,淪為“老二”的日本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是無可避免的課題,而遺憾的是,日本社會至今都未展開相應的討論。除了鳩山由紀夫外,日本歷屆政府與主要政黨只是懂得強化美日安保來尋求自保,而第二屆安倍政府雖然較有戰略,但所走的道路卻是企圖拉攏價值觀相同的國家圍堵辦公室出租中國,缺乏對構築亞洲未來和平秩序的積極思維。所以,雙方都應該好好反思,儘快進行自我調整,以時應當前的現狀。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則表示,在釣魚島問題上,大陸與臺灣應默契合作,“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臺灣不要受日本“以漁權換主權”的誘惑,沒有主權,何來漁權?
  就兩岸聯手保釣,盧文端提出了八點建議:一,兩岸在維權巡航上加強呼應與配合;二,在軍事保釣的互信與合作方面,兩岸要採取實質性的措施;三,兩岸應通過海基海協兩會來建立起合作開發機制;四,兩岸可採用民間行業協會的身份合作開髮油氣資源;五,兩岸應簽署漁業合作協議,並共同為雙方漁民護漁護航;六,兩岸應研究合作發開釣魚島旅游;七,兩岸應加強輿論保釣合作,在釣魚島問題上,一個民族不說兩套話;第八,兩岸應共同努力促成“習馬會”在香港舉行,為保釣提供更牢固的政治基礎。
  責任編輯:燕子  (原標題:兩岸三地學者匯香江 共議中日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xxqmqoo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